何必过度纠缠于消费降级与升级呢?
2018-09-17 18:47:31
  • 0
  • 0
  • 0
世事难料!最近榨菜、二锅头被刷屏了,成网红了。什么原因?与正在争论的中国是消费降级还是消费升级关系很大。包括榨菜、二锅头、快餐泡面、低端啤酒、可口可乐等快消品上市公司竟然财报显示业绩较大幅度回升。
        此前,我曾经受约撰写过消费转型升级的报告,其中就是针对传统快消品经营困难,低端啤酒以及方便面等销售急剧下降为例子来阐述消费升级的。如今,这些低端消费品销售回升,从逻辑上推断应该是消费降级了。我个人认为,这个推断没有问题,消费降级确有表现。
        对于榨菜、二锅头销售猛增是不是消费降级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浙江一个教授竟然把榨菜、二锅头热销看作不仅不是消费降级而且是消费升级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想象着喝着二锅头,吃着榨菜的画面,无论如何都与消费升级不沾边。这也是这位教授引发拍砖的原因之一。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把消费品分为生活必需品与享受品。作为生活必需品就是活命的消费品,所谓享受品就是偶尔吃个稀罕,吃饱后要求吃好的那部分消费品。必需品与消费品也是可以转换的。例如:上个世纪60、70年代玉米面与红薯(地瓜)是生活必需品,而现在偶尔吃一次玉米面汤与红薯就成了享受品。这时候的玉米面与红薯有点消费升级的意思。不过,吃榨菜、喝二锅头绝不是这类享受品,更代表不了消费升级,而明明白白是消费降级了。管窥蠡测,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现实。
        从宏观经济发展看,在GDP增速放缓情况下,在中国居民收入下降到6.6%的状况下,消费升级的收入支撑力不够,消费是难以升级的。不仅中国如此,世界各国都一样。
        从消费这驾拉动经济的最主要马车看,这一两年下降非常明显,这是消费降级的主要经济指标的体现。一个观察点是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情况。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万亿元,同比增长9.4%。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企业上半年零售额同比仅增长4.6%。已经回到个位数增长。过去这个数据都在两位数以上增长。最值得关注的是,电商社会零售销售额增长也出现了放缓迹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不承认消费降级,就真有点让人无语了。
        当然,也必须看到上半年消费升级的一些苗头。上半年,我国体育、健康、旅游等服务消费势头强劲。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39.3%,医疗服务支出增长24.6%,旅馆住宿支出增长37.8%,交通费支出增长22.8%。追求舒适生活的享受型服务消费需求旺盛,全国居民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增长16.6%,家政服务支出增长33.1%。同时,个人护理、教育培训方面投入加大,全国居民人均用于化妆品、成人教育及学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呈现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
        健康、绿色、智能等消费领域创新产品,也是上半年消费市场的新卖点。“6·18”促销节期间,家用智能净水器、扫地机器人、健康秤等产品,成为各大平台销售的爆款。消费升级的另一热点是个性化定制。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的报告显示,近95%的受访者对个性化定制感兴趣;在个性化消费中,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提出新要求,超过四成的“90后”受访者更青睐“轻奢品牌”。
        这些消费升级好势头,如果不采取措施予以推进,予以引导好,那么也会很快消失。怎么办?
        较大幅度降低税费是唯一出路。包括对企业与居民个人的降税措施。特别是较大幅度降低企业税。降低企业税与消费升级有何关系?
        中国税收体制造成了居民百姓承担的直接税负远远低于间接税负。所谓间接税负主要是商品中所含税负成本过高,这些税负是企业承担的过重税负形成的。降低企业税负,将会降低商品价格,也就能够促进消费升级。
        下大力气采取市场化调控手段把高房价降下来。通过加大土地供给与开发速度,增加住房供给的措施降低房价,扭转高房价挤压消费的现状。
        通过降税、完善社保、增加居民收入等综合手段,让消费者有消费能力,放心消费,没有后顾之忧的大胆消费等措施,来促进消费升级,拉动中国经济!
        只要把经济启动起来,消费自然而然就会升级,也就没有必要费口水争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